

箍牙
箍牙是借助牙齒矯正器 (俗稱「牙箍」) 將牙齒移至原位,矯正牙齒。傳統箍牙主要有三種作用。一,改善咀嚼功能,透過把牙齒改正至適合位置的做法,將壓力平均分散到其他牙齒上,從而修正牙齒接合不良和減輕下頜壓力。二,改善牙齒排列,透過箍牙令用家更易清潔牙齒,減低蛀牙及患有牙周病的機會,亦有助改善咬字發音的問題。三,改善外觀,因上下顎的接合方式導致牙齒不美觀,透過箍牙使牙齒移回原位。牙箍可分為「外箍」和「內箍」。兩者做法和價錢各有不同,建議先諮詢牙科醫生,牙醫會就你的牙齒狀況而作出適合的方案。

箍牙方法: 「外箍」和「內箍」
傳統牙箍由金屬、陶瓷或強化塑膠的支架(牙釘)和金屬絲組成,牙醫利用黏貼於牙齒表面的「牙釘」和金屬線,定期在牙箍上施力,將牙齒移動至目標位置。過程中,牙醫透過擺放「牙釘」的位置和更換不同特性的金屬線,作出細緻的調節,從而準確地控制牙齒的位置。牙箍可分為「外箍」和「內箍」,外箍是固定在牙齒外側,價錢比較其他牙箍便宜;內箍則固定在牙齒內側,不容易讓人察覺,內箍牙做法難度較高,需由牙齒矯正科醫生處理。
利用牙刷清潔

- 首先將牙刷毛垂直放在牙箍上,以打細圈方式刷10次
- 將牙刷毛向上傾45度斜放在牙箍下方,以打細圈方式刷10次
- 將牙刷毛向下傾45度斜放在牙箍上方,以打細圈方式刷10次,並確保充分清潔牙箍及牙齦
- 清潔牙齒嘴嚼面及牙齒背面

利用牙線清潔
每天需使用牙線清潔一次。首先將牙線穿入牙箍綱線底,然後將牙線拉進牙縫間,並作上下移動,這樣便可清潔牙刷未能清潔的牙縫位置。
利用牙縫刷
把牙縫刷上的尖細刷毛細緻地深入綱線底部、牙箍之間及牙齒與牙肉間的難刷三角縫隙進行清潔便可。